(转自:《青年时报》2012年6月19日 第T08版)
时报讯 日前,央行的降息形成了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,对于广大等待输血的“小微”而言,这自然会再度降低贷款成本,多家银行的反馈是,近期个人经营性贷款成为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“新宠”。
个人经营性贷款成银行“新宠”
对于广大等待银行“输血”的“小微”来说,一笔银行未必“看得上眼”的小额贷款,也许会成为挽救企业生命的“及时雨”。
杭州九和电子有限公司就经历了这样一场“求雨记”。杭州九和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7日,注册资本300万元,法人代表胡金星。
“听说把电子元器件往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的贴片机,就像印钞机一样赚钱。”对电子行业一窍不通的胡金星,花了200万元买了一条二手生产线开始创业。
据胡金星回忆,虽然当时公司只有4名员工,可是自己却头脑一热,一口气租下两层标准厂房。这一次次“大手笔”的结果是造成了企业的几乎停产。
怎么办?遇到了“旱季”,企业自然只能找到银行,想着能不能摆起“祭坛”求来一场“救命雨”。胡金星找到了民泰银行杭州分行寻求支持。民泰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好好地给这家企业“查了底”,发现该公司销售单位稳定可靠,应收账款回笼有保障。且企业也在民泰开立了一帐户,流水账走得也较好。
不过,银行到底还是谨慎的,民泰银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刚开始,只是小心翼翼地批下了胡金星的个人短期经营性贷款50万元。
循序渐进增加贷款扶持“小微”
为什么只有50万元?银行自然也“留”了个心眼,为了防范风险,避免坏账考虑。接下来还要不要接着“输血”?民泰银行再次找到了胡金星。
考验一家企业值不值得银行批复贷款,首先进入银行“法眼”的,自然是这家企业的抵押物。
“你是台州人,在杭州大概有好几套房产吧?”银行工作人员问。
“没有啊,只有自住的一套房子,2000年买的。” 胡金星和银行解释,这几年自己的企业利润都投入到了扩大再生产中,“如果去炒房,现钱或许能赚一些,但企业肯定是做不好的,企业做得好,赚钱也不比炒楼少。”
胡金星的这一番话,则给银行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如今,杭州九和电子有限公司已有了四条流水线,2000多万元固定资产,在科技园租了近4000平方米的公司厂房。
同时,由于企业发展,胡金星已在民泰拥有250万元个人经营性贷款。这场“及时雨”,已经从一时的甘露,而成为调节小微企业气候的一场“良性循环”模式。
不仅仅是胡金星和他的“九和”,近年来个人经营性贷款已经逐渐成为银行放贷的常用途径,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扶持小微企业。
全国服务热线(投诉/征信异议受理电话):95343 联系地址:中国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大道168号 邮政编码:317500 消费者投诉处理流程.pdf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